央行研究局回应:逆回购利率上行非加息

  2017-02-08 本文章361阅读

2017年2月7日,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随着现金逐渐回笼,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2月7日暂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这是继上周六后,央行连续三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今日有12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彭博数据显示,本周共6250亿元逆回购到期,无正回购和央票到期。其中,2月6日(周一)、7日(周二)、8日(周三)和9日(周四)和10日(周五)分别有1500亿元、1200亿元、1250亿元、1500亿元和800亿元逆回购到期。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回笼量6250亿元(含上周日顺延),下周回笼量将进一步攀升至9000亿元。

得益于节前市场逾3万亿流动性支援,目前市场流动性暂时无忧。央行继续就7天、14和28天期逆回购操作需求询量。

 暂停逆回购原因分析 

1. 流动性充足

央行公开市场1月份投放量高达2.27万亿元,加上央行“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带来的至少6000亿元资金,以及同期MLF投放。节前市场已累计获得逾3万亿流动性支援,投放规模创历年同期新高。这也意味着,目前市场仍有充足流动性。中信证券研报亦称,央行依然暂停公开操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虽然2月全月回笼量较大,但这两天来看,大量资金仍未到期,可以满足当前的资金需求,最近几日市场整体流动性仍然十分充裕;第二,央行在资金相对充裕时不继续投放资金,也没有为即将到期的大量资金提前释放流动性,正体现了央行稳健中性的态度,最终达到防风险,去杠杆的目的。

2. 防控金融风险

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刊文,当前阶段逆回购、SLF分别扮演着利率走廊下限、上限的角色,成为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流动性,此举具有不容忽视的信号意义。在经济复苏基础不稳、通胀压力有限的背景下,“稳健中性”仍将是货币政策主旋律。长江证券研报分析,央行使出连环招表明防控金融风险决心坚定。自去年8月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开始,货币政策边际上已出现变化,通过“收短放长”操作抬升资金成本、迫使金融机构主动去杠杆。无论是节前MLF利率上调,还是节后逆回购利率和SLF利率上调,均是对前期货币政策防控金融风险思路的延续。

3. 应对1月信贷历史天量

招商证券徐寒飞此前点评“MLF加息”表示,其或与1月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出现历史天量有关,央行释放出利率上调的信号,引导商业银行预期,以警告商业银行,如果不平稳投放信贷或者控制信贷规模,很可能将面临更为剧烈的调控。央行近期开始对部分银行的放贷进行调控,要求不同程度地收缩信贷投放规模。其中上海某银行近日接到央行“窗口指导”,要求2月开始全口径大力度压降新增贷款规模。招商证券谢亚轩研报指出,年初银行出于抢占优质客户和早投放收益的原因,贷规模将维持高位,预计信贷投放约2.7万亿元。而多家机构亦预测认为1月份信贷规模可能超2.5万亿元。

 央行研究局回应:逆回购利率上行非加息 

兴业证券分析,逆回购利率的上调往往与防风险、去杠杆或防泡沫等有关,且都发生在经济增长暂时无虞的时期。逆回购利率直接影响银行间流动性,且方向转换更为灵活,使货币当局能够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进退自如。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表示,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是通过央行招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投标产生的。也就是说,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反映了去年9月份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的走势,与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存在较大差别。

传统上讲,“央行加息”指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上行则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一些市场人士看到了二者的差别,认为不是“央行加息”。

徐忠指出,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公开市场操作也有自己的量、价目标,目标的调整和侧重点的切换服务于宏观金融调控的需要。当侧重于量的目标时,价格(中标利率)就会发生变化;当侧重点在价的目标时,量(招标规模)就要相应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公开市场操作的招标规模和中标利率都是可变的。

 源:央行 新华网 新浪财经 各大券商研报 WIND资讯 彭博资讯

关注
一键咨询